炒股配资问配资 东晋的一位名将:立志收复中原,最终却忧愤病逝!
东晋(317年~420年)是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南迁建立的王朝。西晋灭亡后炒股配资问配资,东晋多次尝试北伐,然而由于内部分裂,只有刘裕最终篡位,取得了一些成果,其他的努力大多无功而返。其中,祖逖作为一位立志收复中原的将领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绩,但由于朝廷的种种限制,未能进一步扩展其事业。
一
祖逖,字士稚,生于范阳郡遒县(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),生年约在266年左右。少年时,他性格豁达、处事不拘小节,极重义气,视财如命,慷慨大方,常以帮助贫困百姓为己任,深得民心。长大后,他苦读书籍,广泛涉猎,才华横溢,且为人谦和,因此在当时名声远播,被誉为才子。
展开剩余77%在太康十年(289年),祖逖与刘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。两人性情相投,关系甚好,时常谈论世事,常常聊到深夜,直至彻夜未眠。每每讨论时,他们总会互相勉励,说道:“如果天下大乱,豪杰并起,正是我们大展宏图的时机!”这一段佳话,后世流传为“闻鸡起舞”的典故。
然而,在永兴元年(304年),祖逖的母亲去世,他便开始守孝,不再担任职务。与此同时,西晋的政权动荡,北方游牧民族崛起,迅速加剧了西晋的灭亡。永嘉五年(311年),洛阳沦陷,祖逖不得不避乱到达淮泗一带。在泗口(今江苏徐州)时,祖逖被时任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徐州刺史,并很快被召回京口(今江苏镇江),担任军谘祭酒,驻扎在那里。这一段时间的亲身经历,让祖逖更加坚定了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。
建兴元年(313年),晋愍帝即位,命司马睿率兵北上救援洛阳,但司马睿却因专注江南事业,对北伐显得漠不关心,甚至放弃了西晋的皇室。尽管如此,祖逖依然坚决反对,力言应当支援西晋。最终,祖逖获得任命,成为奋威将军、豫州刺史,但他只得到了千人的粮饷和三千匹布帛,必须自筹兵力、制造武器。
二
司马睿的消极态度并没有动摇祖逖北伐的决心。祖逖带着自己的家族部曲,约百余人,从京口渡江北上。建武元年(317年),他率兵进入芦洲(今安徽亳县),在消灭了张平等地头蛇之后,逐步控制了太丘。随后,他攻占了谯城,终于在豫州站稳了脚跟,为北伐铺开了通道。
太兴元年(318年),司马睿即位称帝,建立东晋,成为晋元帝。随后的太兴二年(319年),祖逖亲自出兵征讨陈川。此时,石虎率领五万大军援助陈川,但被祖逖打败。至太兴三年(320年),祖逖再次在汴水设伏,成功夺取了石勒为桃豹部队准备的军粮,迫使桃豹退守东燕城。祖逖随即命韩潜率兵占领封丘,围困桃豹,而自己则进驻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在击退桃豹之后,祖逖屡次出兵,与赵军激战,使得石勒在河南的势力逐渐衰退。根据《晋书》记载,祖逖为人宽厚,礼贤下士,待人和蔼,尤其擅长体恤民情,常常给予下属和百姓帮助与奖励。他自己生活朴素,节俭度日,时常劝导大家发展生产,还主动为死去的百姓收葬,因而深得民众的拥护。
在我看来,如果东晋能全力支持祖逖,他无疑能够收复更多的领土。然而,正因为朝廷的不信任,祖逖最终未能守住自己所取得的成果,最终陷入了困境。
三
太兴四年(321年),晋元帝司马睿任命戴渊为征西将军、司州刺史,派遣其驻守合肥。这一举动显然是在限制祖逖的行动,尤其是在祖逖已有显赫战功的情况下,朝廷仍然安排了一个更高职级的上司。祖逖深感愤懑,他认为戴渊虽有才能,但并非具备远见卓识的人,而自己辛苦多年收复的土地依然得不到朝廷的真正支持,内心充满不满。
不久,祖逖得知朝廷内的权臣王敦权力日益膨胀,朝廷内外矛盾尖锐,他忧虑内乱将会爆发,北伐的机会可能因此破灭。这使得祖逖心情更加郁结,最终积劳成疾,病倒了。
即使在重病期间,祖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。他坚持抱病指挥修筑虎牢城。虎牢城位于黄河以北,成皋以西,地理位置极其重要,素有兵家必争之地。祖逖担心城南防线薄弱,易被敌军攻破,特命自己的亲戚祖济率兵修筑壁垒。然而,命运无常,在壁垒尚未完成之际,祖逖便因病在雍丘去世,时年五十六岁。
祖逖死后,百姓如丧考妣,尤其是在豫州的百姓炒股配资问配资,十分悲痛,谯梁地区的人们甚至为他修建祠堂以表敬意。晋元帝司马睿得知祖逖去世后,深感痛惜,追赠他为车骑将军,并命祖逖的弟弟祖约接管其部队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利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国内在线配资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变得越来越昏庸?他的昏庸到了何种程度?
- 下一篇:没有了